普通商超难觅老年专用品 专卖店货品齐全却举步维艰
買個帶放大鏡的指甲刀有多難
商場超市不賣老年專用品 專賣店貨品齊全卻舉步維艱
張爺爺幾個月前做瞭腰椎手術,想救急買一個輔助穿襪器,但是兒女跑瞭不少商場超市也沒找到類似產品;李女士發現自己老媽喜歡玩外孫女的拼圖玩具,後來聽醫生說老年人玩玩具有助於預防癡呆癥,於是就想著帶老媽到市場上親自去挑選一些她喜歡的老年人玩具,然而最終無果。
近年來,專盯老年人進行虛假宣傳、欺騙老人高價購買的所謂“保健品”無處不在,然而記者調查發現,老年人真正需要的日用品卻難覓蹤跡,就算是北京老牌老年生活用品店鶴逸慈以及兩年前開業的最大老年人日用品展示中心,目前也都是在艱難經營。
市場調查
普通商超:難覓老年專用品
記者近日走訪一些大型賣場、便利店發現,老人需要的放大鏡、防滑落的帶把手飯碗等產品,幾乎不見蹤跡。而像張爺爺需要的穿襪器、李女士媽媽需要的玩具,很多店員表示就沒聽說還有這種產品。
記者發現,動輒幾百元的兒童玩具是大型商超不可或缺的品類,傢長購買也是毫不手軟。然而,專為老年人設計的玩具並未有售。一傢超市店員幹脆建議記者,“直接買兒童玩具吧”。
據瞭解,日本羅森便利店為瞭應對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在日本專門開出瞭“多功能”健康便利店,集普通便利店、處方藥和非處方藥銷售、護理以及營養健康咨詢等功能為一體,為社區居民,尤其是老年人提供更多生活便利,並定期舉辦各種健康和護理講座,店內設置咖啡區,為社區居民特別是老年人的交流提供瞭場所。
不過,在日本當地深受銀發族歡迎的羅森,到瞭中國,其銷售的產品以及服務對象也並未將老人考慮在內。在西城區一傢羅森便利店,記者詢問有沒有專門針對老人使用的產品時,店員直搖頭。
鶴逸慈連鎖:原本13傢已縮水至兩傢
作為北京一傢老牌老年生活用品銷售商,鶴逸慈工商登記信息顯示,其在北京有多傢連鎖店。然而,記者近日通過地圖導航查詢,卻僅搜索到一傢位於西直門附近的鶴逸慈老年生活便利店。記者循著導航來到位於西直門南小街的社區底商附近,卻發現大門緊鎖。
按照該店原址門上貼的一張搬遷新址的通知,記者問詢瞭好幾個人才在附近一傢賓館的一間房間裡找到。
記者註意到,十幾平方米的屋裡,除瞭成人紙尿褲、輪椅等產品外,還有帶放大鏡的指甲刀,將一片藥片卡住就能均勻分開的切藥器,價格不貴。
因為房間小,整體看產品並不多,但對老人來說還都很實用,隻是少有顧客上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鶴逸慈在北京銷售老年產品的門店就兩傢瞭,另外一傢在和平裡。
記者近日幾經輾轉在強佑大廈找到瞭鶴逸慈和平裡店,但是店面招牌顯示是“北京市東城區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在這裡,記者恰好碰到瞭鶴逸慈董事長趙強,他告訴記者,鶴逸慈在鼎盛時期曾開設瞭13傢分店,但受制於租金、人工成本以及銷售狀況,到2016年剩下6傢分店,現在的確就剩兩傢瞭。
“可以說,目前老年用品市場正面臨著供需嚴重不匹配、實體商店運營步履維艱的雙重壓力”,趙強告訴記者,這幾年鶴逸慈一直虧損,西直門店搬到賓館裡面實屬無奈,因為這樣租金可以至少節省30%以上。
不過記者註意到,鶴逸慈和平裡店面積則很大,超過300平方米,產品豐富,具有各種功能的輪椅、淋浴椅、適老床等。“這裡僅展示的產品就有1000多種,小產品幾乎無利潤,很多高端產品適老功能非常強,但是老年人嫌貴,這也導致銷售不暢”,趙強告訴記者,鶴逸慈和平裡店是與東城殘聯的合作店,雖然經營目前還是虧損,但是政府免費提供場地,這給自己減輕瞭很大壓力。
全國首傢老年用品展示中心:半數商戶退出
從定慧橋往西開車幾分鐘,玉泉路地鐵站正北側的馬路邊,綠地白字的“北京市老年用品展示中心”的大牌子格外醒目,這是2016年12月北京正式開業的全國首傢專營老年用品的超市。據瞭解,整個展示中心經營面積約5000平方米。記者采訪時卻發現,偌大的市場幾乎沒有顧客。
但仔細逛來,記者發現這裡的老年用品確實不少。在一傢店裡,記者發現瞭不少新鮮物品:專為握不住東西的老人使用的筷子、勺子、飯碗;用一根軟環套在脖子上的老花鏡,佩戴時隻需將鼻梁架上的磁鐵輕輕一吸就合攏瞭;還有防止老人常年臥床腿腳長褥瘡的防褥瘡套……
如果不是親臨現場,一般人很難想象僅為老人提供方便的生活小日用品有這麼多種類。“有些老人來瞭,直到我們演示,他們才知道還有這麼多方便的產品”,該店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前不久有人專門來買穿襪器,雖然網上有賣的但卻不知道該怎麼用。該工作人員特意拿出一副向記者演示,隻見她坐下將襪子先套到一個兩邊系有長佈帶子、有一定硬度的佈殼上,正好將襪子窩成瞭腳剛剛可以伸進去的形狀,然而甩到腳的位置,腳伸進去後,用手將兩邊的長帶子輕輕一拽,襪子成功穿到腳上。
“很方便,幾十塊錢,也不貴”,工作人員說。記者註意到,類似的產品還有專為胳膊無法轉動的老人設計的穿衣器,為手顫抖老人準備的系扣具……
正在采訪過程中,一位年輕女性來到超市,她自己在一張能夠升降的床上躺下來試試感覺,她告訴記者,傢裡老人癱瘓在床,抱著下床挪到別處時,需要床的高度與其他地方差不多,這樣才能方便挪動老人。
“我們這裡的智能床其實挺多的”,展示中心相關負責人趙先生以一張托老床向記者介紹,一摁控制按鈕,這張智能床就變成瞭有靠背、能蜷腿的座椅,床邊的有軌雙層小桌板可以推拉拼成小餐桌,左側的小桌板上還配備自動熱水器、水管和洗臉池,床體中央有一個能打開的小蓋子,下面是如廁盆。趙先生坦承,這種床雖好但幾乎沒開過張,一方面是老人嫌貴,另外就是思想觀念的問題。
“適老產品,最重要的是體驗”,趙先生告訴記者,一般老人都是希望現場親自試試後再決定購買,但是活力老人根本不願意逛這樣的市場,從心理他們就很難接受。
記者現場采訪的幾個小時內,僅看到一位年輕人購買瞭一把輪椅。“我們確實一直在虧損”,一傢適老產品店鋪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不少商鋪都撤瞭,而自己之所以堅持,主要是公司還有養老院的業務做支撐。
“當時開業時大約有50多名商戶,產品達到6000多個”,趙先生告訴記者,“跟開業初期比,確實有將近一半商戶退出,目前在售的產品大概還有90個品類2800款產品”。
記者瞭解到,該中心開業時,其有關負責人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第二年將開通自己的網店,屆時消費者可以線下體驗、線上下單;同時第二年還將在全市再開兩到三傢店。
“這些目前都沒有實現”,趙先生告訴記者,展示中心之所以虧損還堅持著,更重要的還是半公益性質。
專傢建議
從賣產品向側重服務轉型
前不久中國老齡協會發佈《需求側視角下老年人消費及需求意願研究報告》預計,到2020年我國老年消費市場規模將達到3.79萬億元。
“盡管各方都認為老年用品背後是一片廣闊市場,但從目前市場供給程度來看,老年用品產業依然隻能算剛剛起步”,北京市工商聯副主席、北京志起未來咨詢集團董事長李志起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養老產品目前其實還處於典型的市場培育期,在這個階段,熟悉養老產品設計的專業銷售服務人員稀缺,養老產業的代理服務商也很稀缺。
“這個產業應該說還沒有太成型,所以上下遊之間有點倒掛”,李志起表示, 養老產品不同於其他產品,其終端門店不應單純賣產品,而是要根據養老產品定位來匹配在什麼樣的社區銷售、由什麼樣的人去為老人提供更好的服務,這是需要精準度、專業度的,當然,上遊對中下遊的教育培訓和人才培養,目前也是行業的短板。
對於這一點,同時身為北京傢政服務協會養老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的趙強也深有同感。“很多老年人對功能性產品該如何使用,是需要專業人員示范、老人親身體驗的,這些電商平臺根本做不到,所以鶴逸慈原來開的幾傢網店都關閉瞭”,趙強以兩款輪椅為例讓記者試坐並介紹,一款輪椅通過右手邊的一個轉軸掌控方向的同時,還可以自主進行胳膊康復訓練;而另一款輪椅,老人坐上後腳在地上輕輕滑動輪椅就可以行走,但是老人一旦起身,輪椅就固定住動彈不得,“這可以避免輪椅滑動而導致老人二次坐上去摔跤的可能”。
很多老年人都有不同輔助器械的需求,但該匹配怎樣的產品,需要專業人員提供建議。趙強說,“這些服務其實都是老人日用品銷售的延伸,但做好服務需要非常專業的人才,這也是現在最急缺的。”
本報記者 胡笑紅
攝影 王海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