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户名单没有实质性公示 精准扶贫切勿失了准头
近日,據媒體報道,安徽省碭山縣官莊壩鎮龍潭村村民進入貧困戶名單,沒有實質性的民主評議和公示,個別扶貧幹部的多位親戚都在貧困戶名單中,應該得到幫扶的貧困戶卻沒有得到實際的幫扶。精準扶貧,變成瞭“精準扶親”。
實際上,諸如此類的問題並不鮮見。有的地方給一些有車有房的富裕人口戴上“貧困戶”的帽子,如黑龍江省某縣將180名非貧困人員納入貧困人員建檔立卡,其中有消費型車輛的128人,在城裡購買商品房的34人,有企業、合作社等經營身份的5人,財政供養人員13人。有的地方將明顯不符合條件的幹部納入貧困戶,如廣西壯族自治區某縣確認的所謂“扶貧對象”中,343人是財政供養人員。有的地方扶貧信息沒有及時進行動態更新,已經脫貧的人還在領扶貧款,甚至出現瞭“已故村民上瞭扶貧名單”的笑話,如江蘇省某村今年4月19日公示的“扶貧名單”中,竟然出現瞭分別過世一年和兩年的兩名村民……如此種種,不僅侵害瞭貧困群眾的切身利益,還損害瞭基層黨委和政府的公信力,更影響到脫貧攻堅的實際成效。
精準扶貧,關鍵是要把扶貧對象摸清搞準,這是前提。精準識別是精準扶貧的第一道關口,隻有弄準瞭“扶誰”,才能為下一步精準施策、精準幫扶提供重要依據。
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當前,脫貧攻堅已進入沖刺階段,必須要把精準扶貧做準做實。要實行動態管理,對貧困戶的信息及時更新、修改,對達到脫貧標準的貧困戶要有序退出,對符合條件的貧困戶要及時納入,對漏評、錯評、錯退問題及時糾正,確保不漏一戶,不落一人,並及時將貧困戶信息向社會公示公開,接受群眾監督;要轉變工作作風,廣大扶貧幹部要深入鄉村一線,摸清實情,精準施策,做到真扶貧、扶真貧,不斷提升貧困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葉程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