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号“4S店”里的青年突击队
復興號“4S店”裡的青年突擊隊
2017年9月,“復興號”動車組在京滬高鐵率先實現350公裡時速運營,我國再次成為世界上高鐵商業運營速度最高的國傢。從研制到檢修、保障,“復興號”萬眾矚目的成績背後凝聚著千萬高鐵人的默默奉獻。
在上海虹橋動車運用所,有一支5人組成的“築勵復興青年突擊隊”,他們來自不同工種,平均年齡不到35歲。“復興號提速前,為瞭完成技術創新和日常檢修運用等新任務,所裡選拔瞭5名業務好、思想上進的黨員青年組成瞭突擊隊,希望我們發揮先鋒堡壘的作用,把復興號的品牌打響。”突擊隊隊長、技術組副組長朱鎮洲告訴記者。
虹橋動車運用所和南翔、上海南、杭州動車運用所同屬上海動車段,主要負責配屬動車組一至五級檢修和運用任務,是確保動車安全出行的“4S店”。
新速度帶來新任務
築勵復興青年突擊隊隊員許盛麟是診斷工程師,這個工種被比喻為動車組的“24小時全科醫生”。
許盛麟向記者展示瞭一份團隊整理的《典型故障情況》。記者在文件中看到,自2017年9月復興號各型號動車組提速運行以來,“整體表現平穩,共發生典型問題9件”,包括動車組票務信息延遲、空調壓縮機故障、雨刷膠條脫開等。其中,讓他印象最深刻的是2017年10月發現的“內風擋抖動和外風擋裂紋”故障。
許盛麟說,當時他們發現有列車在高速運行途中,車廂裡的內風擋抖動得厲害。於是,他和隨車機械師對每個復興號動車組的內風擋進行瞭跟蹤檢查,確定原因是內風擋結構有點小問題。後來,經過和制造列車的主機廠技術人員多次對接,新設計的風擋在震動和噪聲方面都有瞭明顯改善。
發生在復興號上的改變不隻是速度。
不同於以往的8節編組、16節編組列車,就在今年,17節編組的“加長版”復興號上線瞭。“加長版”復興號的上線主要為滿足京滬線大客流的客觀需求,同時也為集團公司提質增效。
“在外人看來可能隻是多瞭一節車廂,但對我們檢修保障工作來說,差別很大。”朱鎮洲解釋,17節編組是一個新車型,因此現有的檢修庫、鏇修庫內的部分基建設備設施無法滿足其檢修生產,為保障17節編組動車配屬後能立刻上線,隊員們曾徹夜進行設備設施驗證,包括現場測量線路、繪制電子測繪圖等。朱鎮洲說,驗證方案隻是開始,動車所的設備設施改造工作一直在有序推進。除瞭完成本職工作,突擊隊的隊員還積極參與運用所的“師帶徒”活動。朱鎮洲介紹,在復興號上線前後,自己和隊員許盛麟與同事們合作編寫瞭針對CR400BF型動車組的《地勤機械師工作標準化“一口清”》《隨車機械師應急處置辦法》等三本冊子,用於全所工作人員的日常工作參考。
最近,虹橋動車運用所技術組、檢修班組職工正加緊學習機器人檢修方法。朱鎮洲介紹,機器人檢修是鐵路集團公司修程修制改革的重點,也是動車所的工作重點。經過前期廠傢課題攻關、中期驗證,運用考核檢修機器人已於今年5月1日全面使用,能夠很大程度地提高檢修勞動效率。
一項有發明卻無專利的創新
在這個青年突擊隊中,輪軸組副工長黃佳以帶領大傢發明創造著稱。翻開黃佳的朋友圈,最新曬出的是幾張寫滿瞭專業術語的聊天截圖,配的文字是:“我們是有多熱愛工作啊,下班瞭還在群裡討論。”
黃佳的工作是每天帶領組裡6組人馬“照顧”車軸與車輪。黃佳向記者“科普”:就像汽車保養一樣,動車需要根據裡程數定期探傷。“拿復興號來說,車軸每跑10萬公裡探傷一次,車輪每跑20萬公裡探傷一次。”和所裡的其他工作人員不同,黃佳所在的車間面向較窄、專業性較強,工作流程有較大的重復性。黃佳參與的技術發明中,“探傷小車”就為作業組的輔助工解決瞭“每天彎腰192次”的難題。
黃佳說,所裡輪軸組曾經用瞭6年的輔助小車,由於復興號2017年上線後空心軸探傷數量上漲,已經不能滿足工作需求。按照他的計算,每個輔助工平均每天需要對24根空心軸進行探傷,至少彎腰192次,且輔助工具的擺放和清潔工作也增加瞭勞動量。
為此,黃佳擔任方案策劃,與同事們共同設計瞭新型的探傷小車,上有擺放工具的托架和統一模板,能優化拆裝作業工序、減輕職工工作強度,並讓管理更加規范。當時,這項發明獲得瞭所裡的“十大創新成果獎”。
但就是這個黃佳引以為豪的發明,卻沒有申請專利。“領導也問我,你怎麼沒申請專利?其實我就是沒怎麼在意。”黃佳告訴記者,看到其他所裡的兄弟都用上他參與設計的探傷小車,比申請專利帶來的金錢利益成就感大多瞭。“想得更多的還是兄弟們工作便利,動車順利運營,旅客方便回傢。”
除瞭愛搞發明創造,黃佳還有一個被同事們熟知的特點: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犯偏頭痛。“頭疼起來會流眼淚、打哈欠,還會臉色發白、吃不下飯,甚至嘔吐。”但黃佳覺得這隻是個小問題,“習慣瞭,能克服”。
正能量體現在每一次突發任務中
隊員們都認為,“青年突擊隊裡都是特別有正能量的人”。正能量就體現在每一次突發生產任務中。
朱鎮洲記得,2018年年初的一天是暴雪天氣,由於存車線上有的道岔沒電不能加熱,容易結冰凍住,會影響鏇修工作。於是他和隊員許盛麟牽頭承擔起掃雪的組織工作,“大概晚上6點到12點一波,剛吃瞭夜宵暖瞭身子又通知掃雪瞭,大概到清晨5點吧,兩個人真是累癱。”
到瞭夏天,因為動車內部的車體部件帶有熱量,庫房內會比外面的溫度高上很多,檢修時非常辛苦。當遇到節假日或時間很緊的交路,也需要班組加班。在這樣的時刻,青年突擊隊隊員總是沖在前面。
就在今年五一假期,運用所第一次遇到瞭比春運還高的平均上線率。“從4月30日到5月3日,動車所內很多職工放棄瞭休息,通過人員及生產組織調整,保障瞭100%的上線率。”朱鎮洲說。
身為高鐵人的責任感和集體榮譽感讓隊員們享受工作。“虹橋所從上到下擰成一股繩,都在為復興號作貢獻。”隊員們自豪地說。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見習記者 魏其濛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