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球孕育“下一个李娜”
網球人才培養體系呈現多元化趨勢——
中國網球孕育“下一個李娜”
6月9日,中國選手段瑩瑩(右)與鄭賽賽合作,獲得2019法網女雙亞軍。視覺中國供圖
2019年對於大賽成績沉寂瞭幾年的中國網球來說應該會成為轉折之年。1月的澳網,張帥搭檔斯托瑟奪得澳網女雙冠軍,終於打破瞭中國網球長達5年的大滿貫冠軍荒;北京時間6月9日晚結束的法網,段瑩瑩/鄭賽賽獲得女雙亞軍,這是中國網球自2006年的鄭潔/晏紫之後,時隔13年迎來的又一對闖入“大滿貫”賽事雙打決賽的中國大陸組合。
2014年,當李娜宣佈退役之時,人們對中國網球“何時出現下一個李娜”並不樂觀,甚至有人預言,可能百年之內中國網球都不會再有下一個李娜。
但僅僅5年之後,很多業內人士就改變瞭看法——中國人應該不用等太久就會看到下一個李娜。這一切都與中國青少年網球運動的迅猛發展有很大關系。
中國網球人口基數增大
5月初的北京光彩網球中心,到處可見背著網球包的少年男女和他們的父母,“鄭潔杯”青少年網球比賽(北京站)當時正在那裡舉行。
作為中國網球昔日“金花”之一,鄭潔早在退役前就涉足瞭青少年網球領域——“鄭潔杯”青少年網球賽就創辦於10年前。
鄭潔近日在接受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專訪時表示,10年前,國內的青少年網球賽事還很少,創辦“鄭潔杯”的出發點,也是希望給青少年網球選手增加一個比賽機會。10年後的今天,國內的青少年網球賽事已經很多,“鄭潔杯”的使命也從彌補國內青少年網球賽事的不足,變為通過賽事與傢長們建立更密切的溝通、交流、接觸渠道,以便更深入瞭解中國青少年網球現狀。
說到國內青少年網球比賽數量的增幅,國傢體育總局網球運動管理中心青少部主任陳亞林透露瞭這樣一組數據:從國內A級青少年網球賽事的數量看,2018年是四五十場,今年將達到200場。A級賽是中國網球協會主辦的青少年網球賽事,以下還有省市、社會俱樂部等機構舉辦的青少年網球B級賽、C級賽,它們的數量比A級賽更多。
國內青少年網球賽事快速增長的背後,是越來越多的孩子開始學習網球以及青少年網球培訓活動的火爆。
中國網球協會在2015年成立瞭少兒網球發展聯盟,其個人註冊會員的數量增長幅度可以從一個側面反映國內青少年網球運動突飛猛進的發展速度。根據中國網球協會少兒網球發展聯盟在成立第一年的工作報告,2015至2016年度,聯盟共有個人註冊會員3300餘名,據陳亞林介紹,到2018年,中國網球協會少兒網球發展聯盟的個人註冊會員已達2萬餘人,3年的時間,人數就有瞭近6倍的增長。
Tennis123分級賽創始人、資深網球評論員汪俊表示,中國越來越多的孩子開始學習網球,一方面是因為一部分具備一定經濟實力的中國傢庭為瞭讓孩子鍛煉身體,同時又考慮到孩子未來出國留學的需要,傾向於為孩子選擇在西方國傢具有主流地位的體育運動,網球就是最受追捧的運動之一;另一方面,以李娜為代表的中國金花創造的優異的國際大賽成績,對網球運動的推廣也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網球少年的偶像:李娜
在北京著名的地標建築——國傢遊泳中心“水立方”的二層,有3片室內網球場。工作日的白天,這裡顯得有些冷清,但每到周末,這裡就是幾十個孩子學習網球的課堂。北京思瑞倫網球俱樂部創始人、原北京網球隊隊員儲楚在2012年退役的時候選擇瞭青少年網球培訓作為自己的創業方向,她說自己很幸運,享受到瞭李娜在2011年首次奪得大滿貫女單冠軍後給網球帶來的巨大轟動效應。
儲楚在1998年開始學打網球,2001年進入北京隊。儲楚回憶,那個時候,網球對於自己身邊大多數人來說還是一項陌生的運動,很少有人打網球和談論網球。
網球從冷門變為熱門是一個逐步改變的過程,這個過程始自2004年的李婷/孫甜甜奪得雅典奧運會網球女雙冠軍,其後包括一系列事件:從2006年鄭潔/晏紫首次奪得大滿貫女雙冠軍,2008年北京奧運會李娜、鄭潔/晏紫分別奪得網球女單第四名、女雙銅牌,再到鄭潔、李娜在大滿貫賽事上闖入女單四強、決賽,直到2011年李娜首次捧得大滿貫女單冠軍,書寫瞭中國乃至亞洲網球的歷史。
中國網球這一系列的成績突破就像一部漸入高潮的電影,使得老百姓對網球的認識逐漸加深,讓中國網球的一個個不可能變為可能。這一過程到2014年李娜第二次奪得大滿貫女單冠軍和退役而止,形成瞭長達10年的中國網球黃金時代。
這期間,大小規模不等的國際網球賽事也在中國頻頻落地,進一步助推瞭網球的發展,如中國網球公開賽、ATP大師賽等。10年時間,以打造第五大滿貫為目標的中國網球公開賽從需要組織觀眾觀賽到一票難求,見證瞭國人對網球的熱情不斷高漲。
在與網球少年及他們的傢庭接觸中,儲楚發現,李娜的奪冠對孩子的心理產生瞭明顯的榜樣示范效應——如今,打網球的孩子無人不知李娜,其中很多人都以李娜為榜樣。
被業界認為極有可能成為下一個李娜的中國網球新星王曦雨,也曾向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表示,她的偶像是李娜。王曦雨在2018年奪得美國網球公開賽青少年女單冠軍,這是中國選手首次奪得大滿貫賽事的青少組單打冠軍,對於國內青少年網球選手的培養工作來說,也是一個裡程碑事件。
李娜的成功讓更多中國網球少年的傢長開始相信,如果自己的孩子有網球天賦,那麼,支持孩子走職業網球這條路未嘗不是一種合適的選擇。
青少年網球培訓社會力量崛起
2011年李娜首奪大滿貫女單冠軍,是中國網球真正從一個小眾的冷門項目,徹底變為全民皆知的熱門體育項目的標志性事件。陳亞林表示,社會力量對網球的關註有瞭明顯變化正是從2011年李娜奪冠開始的。
另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也是在2011年之後,儲楚發現國內的體育器材裝備廠商推出瞭兒童用的網球拍,這為網球運動進一步走向兒童、特別是低齡兒童創造瞭條件。儲楚記得,曾經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國內的青少年網球培訓也是用的成人球拍,因為國內沒有廠商生產兒童球拍,而低齡的幼兒根本拿不瞭成人球拍,所以國內的網球啟蒙通常都在孩子七八歲之後,而國外往往從孩子四五歲就開始瞭。
儲楚在2001年剛剛成為專業隊運動員時,根本沒想到網球日後會那麼火爆和自己退役後會以網球培訓為事業方向,她對網球趨熱的最初印象來自2008年北京奧運會前後,“越來越覺得網球場地不好訂瞭,以前網球場地根本不需要提前訂,都是隨到隨打,但是2008年之後明顯感覺到,熱門的時段如果不提前預訂根本訂不上場地。”
這是國內網球趨熱的另一個背景——北京奧運會的舉辦促進瞭全民健身熱潮的興起,人們對體育運動的關註度、參與度明顯提升,這直接影響到瞭傢長對孩子參與運動的支持度。
從場地越來越難訂,再到身邊逐漸開始有親朋好友詢問怎樣讓孩子學打網球,儲楚預感,網球在中國要火。
2011年,李娜首奪大滿貫女單冠軍後不久,距離儲楚退役還有一年,她已經打定瞭主意,自己退役後的創業方向將是青少年網球培訓。
按照儲楚過去7年做青少年網球培訓的切實感受,小學階段的孩子打網球人數最多,占到青少年培訓市場規模的一半,幼兒園和初中階段的孩子占另一半,高中階段仍在打網球的已經鳳毛麟角,這與升學壓力有很大關系。另外,大約有5%的網球少年傢庭,會把成為職業球員作為孩子的奮鬥目標,其中絕大多數是女孩傢庭。總體來說,立志培養孩子成為職業球員的中國傢庭已經形成瞭一個小規模的群體,而在10年前,雖然也有極少數的傢庭有意培養孩子往職業球員方向發展,但畢竟是極其個別的案例,還談不上成為一種現象。
當傢庭主動把網球作為孩子的職業方向,中國網球的人才培養也開始呈現出多元化格局。陳亞林表示,中國網球的人才培訓目前有幾條途徑,除瞭國傢隊培養之外,還有地方隊培養、社會俱樂部培養和傢庭培養。
放到鄭潔當運動員的時期,她說很難想象中國網球的人才培養會在十幾年的時間裡發生這麼大的變化,“在我們那個年代,一個網球運動員的成才道路基本上就是從體校起步,然後進到專業隊,再進到省隊,國傢隊,這樣一步一步才有出國比賽的機會。現在,中國網球的人才培養已經不局限於傳統的培養體制瞭,新出現的一些培養模式比較國際化。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現在的中國青少年網球選手的打法和個性,不會像我們那個年代似的千篇一律,他們因為成長的道路不同,個性、打法更加多樣。”
在全球范圍內,網球仍是一項高端的體育運動。目前國內的青少年網球培訓價格不菲,在北京,普通孩子一年的網球培訓費用大約在六七萬元,儲楚介紹,如果孩子想走職業道路,那麼在小學畢業的年齡就要做出選擇,一旦開始更為專業的網球培訓,這時候,大多數中國傢庭就會把孩子送到國外優秀的網球學校,孩子一年的費用將升至四五十萬元。
這部分有經濟實力的中國傢庭,可以給孩子提供最好的訓練條件,這在一定程度上擴充瞭中國網球的後備人才厚度。即便傢庭無力承擔孩子開始專業化訓練後的高昂費用,在過去七八年時間裡,國內也出現瞭一批質量較高的網球俱樂部,它們簽約瞭一些優秀的網球苗子,全額資助這些孩子的培訓。
王曦雨就是由北京北京壹壹貳叄網球俱樂部培養的,而在鄭潔的網球俱樂部,也簽有6名全額資助的青少年網球選手。
中國網球的人才培養機制在短時間裡就做到瞭多種模式兼容,放在中國競技體育的奧運備戰大背景中顯得獨樹一幟。
這體現瞭中國網球一向敢於接受新事物和面對挑戰的傳統。從國傢網球運動管理中心早在2002、2003年就在運動員的訓練、比賽上主動與國際接軌,把李婷、孫甜甜、鄭潔、晏紫等隊員長期送到國外參賽,讓隊員們在國際賽場上不斷磨練和提高,直接促成瞭李婷/孫甜甜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的奪冠,到2008年北京奧運會之後,網球運動管理中心又順應優秀運動員希望獲得更大自主權的需求,放手讓李娜、鄭潔、晏紫、彭帥等運動員“單飛”,極大激發瞭運動員的能動性,為李娜問鼎大滿貫女單冠軍打下瞭政策基礎。
2011年之後,面對網球人才培訓市場開始出現的社會力量崛起,網球運動管理中心和中國網球協會也持歡迎態度,而對於願意自費培養孩子的傢庭以及社會俱樂部來說,中國網球環境的相對寬松也讓這些社會力量少瞭很多後顧之憂。
青少年網球培訓重在基礎
鄭潔說自己很幸運地親歷瞭中國網球十幾年來的這些變化,“我們比之前的中國網球運動員有更多的機會,去經歷這種向著完全職業化方向發展的過程。從2008年以後,網管中心嘗試讓我們幾個大隊員自主參賽。在整個過程中,我的感觸還是挺多的,最主要的一點,我覺得所有的體育項目,不光是網球,在中國發展一定要結合中國的國情,可以參考國外的一些經歷,但是不可以照搬。”
目前中國網球需要在國情基礎上借鑒國外的發展經驗,在鄭潔看來就是主管部門和協會要在一些事關網球運動發展的基礎性工作上予以更多政策保障,比如對於青少年網球選手能否有就近上學的便利、能否對青少年網球選手在學業安排上有一些針對性的調整、能不能對18歲以下的青少年給予使用網球場館的費用減免優惠、能不能由中國網球協會或者相關部門牽頭組建專門的青少年網球教練團隊,為更多的青少年網球選手提供幫助,等等。鄭潔表示,國傢層面對一個運動項目的支持,是中國網球取得現有成績的基礎,這些工作依然是中國網球在未來取得更好發展的關鍵。
隨著近幾年網球培訓的火爆,培訓機構魚龍混雜的情況也顯現出來。儲楚希望,主管部門對網球培訓機構設立準入門檻,否則一些毫無網球培訓資質的個人和企業也能夠輕而易舉進行網球培訓,會給孩子學習網球和在網球道路上的成長帶來很多隱患。儲楚表示,一個孩子很可能因為學習瞭錯誤的網球基本動作,而影響日後的發展,也很可能因為教練不當的教學方式,而對網球失去興趣。這些對孩子潛在的不利影響,對於中國網球的人才培養都是損失。
鄭潔認為,中國網球經過這幾年的快速發展,確實遇到瞭一些問題,從教學課程體系、教練培訓體系、賽事體系等方面而言,中國網球還需要建立一個統一的標準。
幾年時間裡,隨著青少年網球選手的成倍增加,網球教練顯得明顯短缺。鄭潔表示,師資是推進青少年網球工作的基石,不是會打網球就能成為教練,也不是某個級別的教練可以帶任何年齡和水平的孩子,一個孩子在不同的網球成長階段,需要對應不同教練,這也需要與國際接軌。
但即便存在一些問題,中國青少年網球在2011年之後出現的發展高潮,還是有目共睹。網球作為市場化、職業化程度最高的體育項目之一,在中國同樣走在瞭市場化、職業化改革的前列。按照業內人士的預計,少則5年、多則10年,中國選手再次問鼎大滿貫單打冠軍的輝煌就可能再次出現。
本報北京6月10日電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慈鑫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