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主页 | 收藏本站 Excel学习网-公益型的EXCEL在线学习网站,助您轻松办公!

中国桥梁缘何成为靓丽的“国家名片”?

2019年06月11日 15:23 发布来源:Excel学习网

  武漢第10座長江大橋再次刷新世界最大跨度  中國橋梁緣何成為靚麗的“國傢名片”?

  2019年4月1日,湖北武漢。正在進行橋面鋪裝收尾工作的楊泗港長江大橋,如長江上兩條金黃色的巨龍,在空中劃出優美的弧線  長江日報記者任勇 攝

  伴隨著長江主汛期的來臨,身披“金秋黃”的武漢第10座長江大橋——楊泗港長江大橋悄然進入橋面鋪裝收尾階段,等待著建成通車的歡慶時刻。其下遊約6公裡處,巍然佇立著62年前建成通車的“萬裡長江第一橋”。兩橋交相輝映,仿佛見證著中國橋梁建設的歷史發展軌跡。

  屢屢刷新國際建橋紀錄

  楊泗港長江大橋是目前世界最大跨度雙層公路懸索橋。站在橋上,很難想象到這座主跨1700多米長、一跨過長江的大橋,以往需要1年多的橋面結構建設工期,如今已縮短至44天。

  中鐵大橋局楊泗港大橋項目部李陸平介紹,楊泗港大橋橋面由49節鋼梁節段吊裝組成。這些鋼梁節段在下遊工廠焊接成型後,船運到現場後在空中吊裝,“這樣的工藝,讓橋面長度平均每天‘長’40米”。

  “大橋局是伴隨武漢長江大橋建設組建的,當時建一座大橋需要舉全國之力,現在就我們一傢企業,已能同時建設120多座各型橋梁。”中鐵大橋局董事長劉自明說,目前大橋局在國內已建設3000多座大橋,總長度已接近從哈爾濱到昆明的行車距離。

  新工藝突破、新設備投入,讓一座座大橋在建設中,變水上施工為陸地施工、變高空作業為平地作業、變現場拼裝為工廠制造、變人工操作為機械作業,世界橋梁建設的速度紀錄,由此也不斷刷新。

  目前,我國公路、鐵路橋梁總量已超過百萬座,湧現出中鐵大橋局、中交二航局等一批“建橋國傢隊”。中國橋梁高效率的背後,是一批批建橋人夜以繼日、風餐露宿、加班加點的奮鬥與付出。

  在中交二航局,由滬通大橋項目經理楊志德領銜建造的長江大橋就已達17座。這位年過六旬的安徽漢子,在橋梁施工現場兩次頭部受傷,都沒離開過工地。

  “為什麼周末要施工?”“為什麼下班後還要打電話談工作?”在海外,來自中國建橋人的這種工作狀態,令當地技術人員難以理解。但正是這種狀態,使中國建橋人把其他國傢常常需要5—6年才能完成的橋梁建設工期縮短至2—3年。

  不斷突破世界“建橋禁區”

  在土木工程領域,大型橋梁被譽為“皇冠上的明珠”。相對於摩天大樓、大型機場等建築,主要承受自身重量荷載,架在峽谷、江河、大海上的大型橋梁,不僅要承受自身重量,還得經受起大量汽車,甚至高速列車通過帶來的巨大沖擊。

  從武漢長江大橋建設,需要從蘇聯獲得技術援助、進口鋼材,到南京長江大橋的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再到當前不斷湧現的“橋梁奇跡”,中國橋梁通過不斷創新突破,科技含量越來越高。

  斜拉橋最大跨徑不能超過900米,曾是國際橋梁學界的共識。當時世界最大跨度的日本多多羅大橋,從設計到竣工花瞭30多年。中國建造的江蘇蘇通長江公路大橋,將世界斜拉橋最大主跨紀錄890米驟增至1088米。

  “曾經去國外考察,我們準備瞭110個技術問題,可對方隻讓參觀一小時,對關鍵問題更閉口不談。”中交二航局總經理張鴻回憶,面對多項世界級技術難題,當時蘇通大橋建設團隊除瞭吃飯、睡覺,就泡在實驗室,最終用像“穿冰糖葫蘆”的短節段預制拼裝技術,刷新多項世界紀錄。

  珊瑚礁、地震帶、強風區……眾多“建橋禁區”難題先後被攻克;世界頂級橋梁獎項上,中國橋梁早已成為獲獎“常客”。

  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中鐵大橋院副總工程師徐恭義說,不斷創新突破,讓中國橋梁在多跨懸索橋、多跨斜拉橋、公鐵兩用橋、高鐵大橋、跨海長橋、鋼桁拱技術、深水基礎等方面,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擦亮中國橋梁“國傢名片”

  在南亞的孟加拉國,中國建造的帕德瑪大橋,剛剛完成主橋第七跨鋼梁的架設,第一公裡橋身甫一呈現,即引發海外關註。

  這座公鐵兩用的“夢想之橋”,全長6150米,將把孟加拉國南部21個區同首都達卡連起,讓帕德瑪河兩岸的居民,告別千百年來靠擺渡往來的歷史。

  近年來,在國內穿過山谷、橫跨江河湖海後,中國橋建開始大規模走向海外。

  憑借著合理的報價、創新的工藝、可靠的質量,僅中鐵大橋局、中交二航局兩傢企業,在海外在建、建成大型橋梁數量就已超過50座。

  著名橋梁專傢、國際橋梁與結構工程協會前主席伊藤學曾這樣感嘆:“大跨度橋梁技術上世紀在美國、歐洲,之後在日本得到瞭發展,而進入21世紀後,中國在質和量上都引領瞭世界。”

  一些中國橋梁建設者感言,持續發展的經濟基礎、日益旺盛的交通需求、不斷發展的科學技術,引領著中國橋梁不斷跨越。

  對於中國橋梁未來的高質量發展,中國工程院院士盧春房說,中國橋建需要不斷創新突破,需要更加突出智能化、綠色化、一體化、裝配化與精細化,承載更高的速度,實現更大的跨度。

  “橋何名歟?曰奮鬥。”這是“中國現代橋梁之父”茅以升回首自己建橋人生時的感慨,也是中國橋梁經歷建成學會、發奮追趕、超越引領三個階段,成長為靚麗“國傢名片”的生動註腳。

  新華社武漢6月10日電

  (記者熊金超 李勁峰)

  本版設計:方磊

原创文章如转载请注明:转载自Excel学习网 [ http://www.excelxx.com/]
需要保留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excelxx.com/work/10478.html
分享到:
网站地图 | XML地图 | 免责声明 | 关于我们 | Excel学习网:优秀的EXCEL在线学习和资源分享网站。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3-2018 www.excel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026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