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伦斯:我的大半生都跟中国有关
(新中國70年)歐倫斯:我的大半生都跟中國有關
中新社華盛頓6月10日電 題:歐倫斯:我的大半生都跟中國有關
中新社記者 沙晗汀
“我在哈佛大學的畢業論文奠定瞭我對美中關系的認知。”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主席斯蒂芬·歐倫斯近日在紐約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說,時隔47年,他依然堅信當時的論文結論,誤解會導致錯誤的外交政策,隻有加強瞭解互信才是兩國關系發展的正確方向。
說起與中國的淵源,這位“中國通”坦言,一切始於他同哈佛大學教授45秒的談話。那位教授告訴他,想要真正瞭解亞洲,應該學習中文。他聽從瞭教授的建議,從而開啟瞭與中國超過40年的不解之緣。
第一份工作參與美中建交
歐倫斯從哈佛大學法學院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美國國務院條法司。當時的他完全沒想到,因為懂中文而被選入負責美中建交的“秘密小組”,從而參與瞭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
“當時10人左右的‘秘密小組’個個都是大人物,隻有我一個‘小土豆’。”歐倫斯說,他當時負責建交過程中法律條文方面的事宜,作為唯一懂中文的工作人員,他花瞭大量時間研究中國與其它國傢建交的相關程序內容。“在連續工作150天沒有休息後,終於完成瞭這項工作。”
1979年1月1日,中國同美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鄧小平於1月28日第一次訪問美國。“他與我們親切握手。那是美中關系的高光時刻。”
當年10月,歐倫斯有機會第一次到訪中國。時隔40年,他依然清楚記得那是1979年10月19日凌晨1點鐘,“一切就像昨天一樣”。
歐倫斯說,那個年代從紐約到北京需要在東京和上海轉兩次機,要24小時之久。歐倫斯當時住在位於長安街的北京飯店。第一天早上,他打開窗簾,被路上數以萬計的自行車震驚。“一輛汽車都沒有,全是自行車。”
歐倫斯回憶說,他的中國朋友當時可以吃到大餐的機會就是“我請客”,而現在“變成瞭他們請我吃大餐”。
“我一直覺得我很幸運,可以見證在中國發生的這場奇跡。”歐倫斯說。
見證改革開放
上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離開政府部門後,歐倫斯先後擔任雷曼兄弟和凱雷集團亞洲區負責人,他參與瞭中國改革開放初期第一輪外國企業對華投資,並且見證瞭中國的發展巨變。
歐倫斯說,當時改革開放才剛剛開始,外國企業在華投資並沒有相關法律條文可以依照。“我們隻能把相當於法律條文在內的所有內容都寫進合同書。”他說,這40年來他見證著中國的法制變得越來越健全。“自1979年以來,盡管沒有達到完美,但不能否認中國的法制建設取得很大進步。”
在歐倫斯看來,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的變化是“深刻並且涉及各個方面的”。不僅是曾經的荒地建起摩天大樓,更重要的是對人外在和內在的提升。
繼續“美中關系”課題
從開始學習中文到現在已經過去近半個世紀,這50年間,歐倫斯密切關註著美中兩國關系的變化並且積極參與其中。
回看美中關系40年歷程,歐倫斯坦言兩國關系幾經沉浮,但他表示,長遠來看,自己是一個“樂觀主義者”,他堅信美中關系會有光明的未來。
歐倫斯說,每當想起美國科學傢和中國科學傢合作抗擊埃博拉病毒的時候,“我就會看到希望,我相信這是未來,美國和中國聯手應對全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之未來”。
在歐倫斯看來,國與國的關系歸根結底還是人與人的關系。他說,在兩國年輕一代更加密切的人文交流中看到瞭希望。數以萬計的中國留學生,在中國長大、來到美國學習,他們會“教育”他們的美國朋友認識真正的中國,也會“教育”中國同胞更好地瞭解美國。“他們會是我的接班人,看到他們我就對美中關系的未來充滿希望。”
參與過美中建交、在華爾街有過輝煌生涯,已經69歲的歐倫斯坦言,他人生最後的課題就是“美中關系”。歐倫斯說,“如果我能盡我所能,讓美中關系在任何一個方面有所改善,我將此生無憾。”(完)